佛家妙語(佛家妙語話人生)
佛家所有經典語錄
第一,人痛苦在於追求錯誤。第二,與其說別人讓你痛苦,不如說自己修養不夠。第三,如果你不為自己苦惱,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苦惱。因為你自己的心,你放不下。第四,好好管教自己,不要照顧別人。第五,不原諒眾生,不原諒眾生是折磨你自己。第六,不要說別人可憐,自己更可憐,自己的修行怎麽樣?你知道自己又有多少人生嗎?7.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坦白,不是給別人看的。八、缺福的人總是聽對錯。福報充足的人從來沒有聽過對與錯。第九,修行是小事。10.如果在巡警修行,就永遠不能成佛。十一,你要感謝一直給你逆境的眾生。12.你隨時都要冒生命危險。因為你是人。十三,你要永遠原諒眾生。不管他有多壞,甚至他傷害了你,你必須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。(威廉莎士比亞。哈姆雷特。寬恕名言)14。這個世界本來就很痛苦,沒有例外。15.當你幸福的時候,你應該認為這幸福不是永恒的。當你痛苦的時候,你要想到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。16.隻有認識自己,屈服自己,改變自己,才能改變別人。17.今天的執著會導致明天的後悔。十八,你可以擁有愛情,但不要執著。因為分離是必然的。19.不要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浪費你的生命。20.你什麽時候放下,什麽都不用擔心。這件事,心裏沒有什麽特別的心,是真正的苦行。二、學佛的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重生的錯誤。你看眾生的錯誤,你永遠汙染你自己,你根本無法實踐。2 ~ 3。每天看到眾生的過失和是非,都要盡快懺悔。這是修行。2、4、業障深的人整天看著別人的過失和缺點,真正練習的人從來沒有看到過別人的過失和缺點。二十五,所有的創傷都是一種成熟。26.知道迷惑的時候不可憐。不知道迷惑的時候最可憐。27、傲慢的人有救,自卑的人沒有救。李八,你不要一直對別人不滿,你要經常檢討自己。對別人不滿是折磨你自己。29.所有的惡法本來就是虛妄的,你不要太自卑自己。所有的善法也是虛妄的,你也不要太傲慢。30、當你苦惱的時候,你要告訴自己。這一切都是假的。你在苦惱什麽?三一,當你沒有學佛的時候,你什麽也沒看到。你學佛後,你看什麽都很順利。三,二,你要包容和你意見不同的人。這樣生活比較好。如果你想繼續改變他,那麽你會很痛苦。要學會忍受他。你要學會包容他。第三,承認自己的偉大是承認自己愚蠢的懷疑。三四、修行是糾正自己錯誤的觀念。三四個人,醫生很難喪命的人,佛很難穿越無緣的重生。三四個,如果一個人不能從心裏原諒另一個人,他永遠不會心安。三七,心中充滿自己見解和想法的人永遠聽不到別人的心。三八,破壞者一句話就需要一千句話來培養一個人,請多承認。(威廉莎士比亞,哈姆雷特,戰爭)三句話,你勸別人的時候,如果不考慮別人的自尊心,再好的話也沒有用。四十,不要在你的智慧中摻雜傲慢。不要讓你卑微的心缺乏智慧。第四,不必回頭看罵你的人是誰。如果一隻瘋狗咬了你一口,你也要趴著咬他一口嗎?第四,嫉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好處。嫉妒別人也不能減少別人的成果。4、3、永遠不要浪費你的1分1秒,想想你討厭的人。四、有多少人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會說同樣的話,這個世界真的很無奈和淒涼!第四,戀愛不是慈善事業,不能隨意施舍。感情沒有公式,沒有原則,也沒有辦法遵從。
但是人們到死都在執著和追求。第四,請以慈悲和溫和的態度告訴我你的不滿和委屈。別人很容易接受。第四,創造機會的人是勇敢的人。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蠢的人。第四,可以說做不到的不是真正的智慧。第四,要聽別人的話,不要急著表達自己的看法。50、同一個瓶子,為什麽要放毒藥?同樣的心理,你為什麽充滿苦惱?5月1日,得不到的東西,我們會一直認為他很美。那是因為你對他知道得太少,沒有時間和他相處。總有一天,當你深入了解後,你會發現原來沒有你想象的那麽美。第五,這個世界隻是光滑的,並不圓滿。5 ~ 3。修行要有耐心,要清淡,要樂於孤獨。五四,活一天是有福的,要珍惜。當我哭著不穿鞋的時候,我發現有人沒有腳。5、5、為了注意別人,付出更多的努力,為了反省自己,付出更少的努力,明白嗎?五六,眼睛不要總是那麽大,我問你,一百年後,那還是你的。57、世刀想知道強盜,但聽見屠門晚上有半聲。不要埋怨自己有多病、災難多亂,多看看你刀下橫死的眾生有多少。吳八,討厭別人是對自己的巨大損失。哦,每個人都有生命,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生命,甚至珍惜生命。不懂生命的人,生命對他是一種懲罰。60.認為自己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財富擁有的。可惜!放下!
佛家語錄經典語錄
1.每一步都是虛妄的。看各種緊急情況,很快就能看到如來。
2.所有有希望的方法都是夢幻般的泡影,露水也像電一樣,要照著看。
知道幻覺馬上就要離開了,不是假的,而是方便的。擺脫幻覺很快就能感覺到,漸漸地也沒有了。
4.世界無常,國土危殆,四大高空,五音是我生滅的變異,虛偽所有,心是罪惡的根源,形態是罪。
5.在我看來,是南鹽布蒂眾生。打動人心不是罪。
6.再次隱瞞,在未來世界裏,好男人、好女人、非法種植的善根、波西供養、塔寺修繕、古典安裝,甚至一粒灰塵、一粒沙子。雖然是好事,但如果能回到法律界,就會得到人工德、百川生中、妙樂。(莎士比亞。)但是再次
向自家眷屬,或自身利益,如是之果,即三生受樂,舍一得萬報。是故地藏,布施因緣,其事如是。7.複次地藏,若未來世,有諸國王,至婆羅門等,遇先佛塔廟,或至經像,毀壞破落,乃能發心修補。是國王等,或自營辦,或勸他人,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。是國王等,百千生中,常為轉輪王身。如是他人同布施者,百千生中,常為小國王身。更能於塔廟前,發回向心,如是國王,乃及諸人,盡成佛道。以此果報,無量無邊。
8.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。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
9.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,獨去獨來。苦樂自當,無有代者。
10.覺了一切法,猶如夢幻響。
11.佛言:當念身中四大,各自有名,都無我者,我既都無。其如幻耳。
12.阿字十方三世佛,彌字一切諸菩薩。陀字八萬諸聖教,三字之中是具足。一句彌陀是佛王、法王、咒王、功德之王。專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一佛,即是總持總念諸佛、諸菩薩、諸經咒、諸行門。所謂「八萬四千法門,六字全收。」亦謂「賅羅八教,圓攝五宗。」既得臨終往生淨土,亦獲現世身心安樂。
13.念阿彌陀佛功德,多於念地藏菩薩百千萬倍。何以得知?準《觀音經》,有一人供養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,乃至一時,不如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。《十輪經》雲:“一百劫念觀世音,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。”《群疑論》曰:“一大劫念地藏菩薩,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。”何以故?佛是法王,菩薩為法臣,如王出時,臣必隨從,大能攝小。佛是覺滿果圓,超諸地位,所以積念者功德最多,過於地藏百千萬倍。菩薩未屬佛地,果未**,故功德最少。"
14.心有所住,即為非住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
15.諸行無常,一切皆苦。諸法無我,寂滅為樂。
16.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。本來無疑物,何處染塵埃。
17.舍利弗,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。舍利弗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聞說阿彌陀佛,執持名號。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四日、若五日、若六日、若七日,一心不亂。其人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與諸聖眾,現在其前。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,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。舍利弗,我見是利,故說此言。若有眾生聞是說者,應當發願,生彼國土。
18.若諸世界六道眾生,其心不淫,則不隨其生死相續。汝修三昧,本出塵勞。淫心不除,塵不可出。縱有多智禪定現前,若不斷淫,必落魔道。
19.知見立知,即無明本。
20.歸元性無二,方便有多門。
21.佛言,愛欲莫甚於色。色之為欲,其大無外,賴有一矣,若使二同,普天之人,無能為道者矣。
22.厭離未切終難去,欣愛非深豈易生。鐵圍山外蓮花國,掣斷情韁始放行。
23.報君今日是十六,念佛須當戒淫欲。淫欲斷時生死斷,便是如來親眷屬。
24.諸法因緣生,諸法因緣滅。因緣生滅法,佛說皆是空。
25.緣起法身偈諸法因緣生,我說是因緣。因緣盡故滅,我作如是說。
26.七佛通誡偈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
27.毗婆屍佛偈身從無相中受生,猶如幻出諸形像。幻人心識本來無,罪福皆空無所住。
28.迦葉佛偈一切眾生性清淨,從本無生無可滅。即此身心是幻生,幻化之中無罪福。
29.屍棄佛偈起諸善法本是幻,造諸惡業亦是幻。身如聚沫心如風,幻出無根無實性。
30.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為身,心本無生因境有。前境若無心亦無,罪福如幻起亦滅。
31.迦葉佛偈一切眾生性清淨,從本無生無可滅。即此身心是幻生,幻化之中無罪福。
32.釋迦牟尼佛偈法本法無法,無法法亦法。今付無法時,法法何曾法。
33.拘留孫佛偈見身無實是佛見,了心如幻是佛了。了得身心本性空,斯人與佛何殊別。
34.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見身知是佛,若實有知別無佛。智者能知罪性空,坦然不懼於生死。
35.一迷為心,決定惑為色身之內,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,鹹是妙明真心中物,譬如澄清百千大海,棄之,唯認一浮漚體,目為全潮,窮盡瀛渤,汝等即是迷中倍人。
36.皺者為變,不皺非變;變者受滅,彼不變者,原無生滅,雲何於中受汝生死?
37.聲在聞中,自有生滅。非為汝聞聲生聲滅,令汝聞性為有為無。
38.三界輪回淫為本,六道往返愛為基。
39.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林中,心不動則人不妄動,不動則不傷;如心動則人妄動,則傷其身痛其骨,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。
40.自恐多情損梵行,入山又怕別傾城,世間安得雙全法,不負如來不負卿.
41.生死熾然,苦惱無量;發大乘心,普濟一切,願代眾生,受無量苦,令諸眾生,畢竟大樂。
42.文殊當知,愚癡眾生,不覺不知,壽命短薄,如石火光,如水上泡,如電光出,雲何於中不驚不懼,雲何於中廣貪財利,雲何於中耽淫嗜酒,雲何於中生嫉妒心。如此生死,流浪大海,唯有諸佛菩薩能到彼岸,凡夫眾生定當淪沒。無常殺鬼來無時節,縱有無量無邊金銀財寶,情求贖命,無有是處。眾生當知,須觀此身而生念言,是身如四毒蛇,常為無量諸蟲之所唼食,是身臭穢,貪欲獄縛,是身可惡,猶如死狗,是身不淨,九孔常流,是身如城,羅刹處內,是身不久,當為烏鵲餓狗之所食噉,須舍穢身,求菩提心。當觀此身,舍命之時,白汗流出,兩手橫空,楚痛難忍,命根盡時,一日二日至於五日,膨脹青瘀,膿汗流出,父母妻子而不喜見,乃至身骨散在於地,腳骨異處,膞骨脛骨、腰骨肋骨、脊骨頂骨髑髏各各異處,身肉腸胃、肝腎肺髒為諸蟲藪,雲何於中橫生有我,生存之時,金銀財寶,錢財庫藏,何關我事?
43.無盡意,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,複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,於汝意雲何?是善男子、善女人功德多不?"無盡意言:"甚多世尊。"佛言:"若複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,乃至一時禮拜供養,是二人福,正等無異,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。無盡意,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,得如是無邊福德之利。
44.當知虛空生汝心中,猶如片雲點太清裏,況諸世界在虛空耶?
45.空生大覺中,如海一漚發。有漏微塵國,皆依空所生。漚滅空本無,況複諸三有。
46.得生與否,全由信願之有無;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淺。
47.華嚴奧藏,法華秘髓,一切諸佛之心要,菩薩萬行之指南,皆不出於此也。欲廣歎述,窮劫莫盡,智者自當知之。
48.嗟乎!凡夫例登補處,奇倡極談,不可測度。華嚴所稟,卻在此經。而天下古今,信少疑多,辭繁義蝕,餘唯有剖心瀝血而已!
49.若信願堅固,臨終一念十念,亦決得生。若無信願,縱將名號持之風吹不入,雨打不濕,如銅牆鐵壁相似,亦無得生之理。
50.佛言:惡人害賢者,猶仰天而唾,唾不至天,還從己墮。逆風揚塵,塵不至彼,還坌己身。賢不可毀,禍必滅己。
51.佛言:人係於妻子舍宅,甚於牢獄。牢獄有散釋之期,妻子無遠離之念。情愛於色,豈憚驅馳。雖有虎口之患,心存甘伏。投泥自溺,故曰凡夫。透得此門,出塵羅漢。
52.佛言:慎勿視女色,亦莫共言語。若與語者,正心思念:我為沙門,處於濁世,當如蓮華,不為泥汙。想其老者如母,長者如姊,少者如妹,稚者如子。生度脫心,息滅惡念。
53.佛言:有人患淫不止,欲自斷陰。佛謂之曰:若斷其陰,不如斷心。心如功曹,功曹若止,從者都息。邪心不止,斷陰何益?佛為說偈:欲生於汝意,意以思想生,二心各寂靜,非色亦非行。佛言:此偈是迦葉佛說。
54.佛言:沙門行道,無如磨牛,身雖行道,心道不行。心道若行,何用行道。
55.佛言:夫為道者,如牛負重,行深泥中,疲極不敢左右顧視。出離淤泥,乃可蘇息。沙門當觀情欲,甚於淤泥。直心念道,可免苦矣。
56.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。如少水魚,斯有何樂。
57.諸餘罪中,殺業最重;諸功德中,放生第一
58.佛言:夫為道者,如被幹草,火來須避。道人見欲,必當遠之。
59.一切惜身命,人畜等無殊。若欲食眾生,先試割身肉。
死是極大苦,誰能不畏之。但當自觀身,雲何食他肉。
為利殺眾生,以財網諸肉。二俱得殺業,死墮叫喚獄。
60.二八佳人體似酥,腰間仗劍斬愚夫。雖然不見頭落地,暗裏摧君骨髓枯。
61.此身已在含元殿,更向何處問長安。
62.勸君莫借風流債,借得來時還得快。室中自有代還人,汝欲賴時她不賴。
63.愛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淨土。
64.若欲放下即放下,欲待了期無了期。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。
65.個個戀色貪財,盡是失人身之捷徑;日日耽酒食肉,無非種地獄之深根。
66.人人愛此色身,誰信身為苦本;刻刻貪圖快樂,不知樂是苦因。
67.羅衣偏罩膿血囊,錦被悉遮屎尿桶。
68.彌陀好念,勿虛彼國之金台;閻老無情,莫惹他家之鐵棒。
69.大可笑,大可笑!好漢多迷屎尿竅!
70.或毀他節行。而妻女酬償。或汙彼聲名。而子孫受報。絕嗣之墳墓,無非輕薄狂生;>jnv之祖宗,盡是貪花浪子。當富則玉樓削籍。應貴則金榜除名。笞杖徒流大辟。生遭五等之誅。地獄餓鬼畜生。沒受三途之罪。從前恩愛。到此成空。
71.芙蓉白麵,須知帶肉骷髏;美貌紅妝,不過蒙衣漏廁。
72.心如工畫師,能畫諸世間。五蘊悉從生,無法而不造。
73.若人知心行,普造諸世間。是人則見佛,了佛真實性。
74.多欲為苦,生死疲勞,從貪欲起,少欲無為,身心自在。
75.當發菩提心廣濟諸群生是則供正覺三十二明相
設滿恒沙刹珍妙莊嚴具奉獻諸如來及歡喜頂戴
不如以慈心回向於菩提是福為最勝無量無有邊
餘供無過者超逾不可計如是菩提心必成等正覺
76.諸供養中法供養最。所謂如說修行供養,利益眾生供養,攝受眾生供養,代眾生苦供養,勤修善根供養,不舍菩薩業供養,不離菩提心供養。善男子,如前供養無量功德,比法供養一念功德,百分不及一,千分不及一,百千俱胝、那由他分,迦羅分,算分,數分,喻分優波尼沙陀分,亦不及一。何以故,以諸如來尊重法故。以如說行,出生諸佛故。若諸菩薩行法供養,則得成就供養如來。如是修行,是真供養故。
77.菩薩若能隨順眾生,則為隨順供養諸佛。若於眾生尊重承事,則為尊重承事如來。若令眾生生歡喜者,則令一切如來歡喜。何以故,諸佛如來,以大悲心而為體故。因於眾生而起大悲,因於大悲生菩提心,因菩提心成等正覺。譬如曠野沙磧之中,有大樹王,若根得水,枝葉華果,悉皆繁茂。生死曠野,菩提樹王,亦複如是。一切眾生而為樹根,諸佛菩薩而為華果。以大悲水饒益眾生,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。
78.四種往生正念往生、狂亂往生、無記往生、意念往生。正念往生是人臨命終時,心不顛倒而得往生;狂亂往生是人在生時作惡多端,臨終時見到地獄之猛火一時俱來苦逼,於狂亂中,忽然遇到善知識教他作一聲或十聲之念佛,即得往生;無記往生是人於平日發心皈命於佛,到臨終時,雖然心神衰弱而成為無記(非善非惡),不能念佛,但是乘著他以前念佛的功德而得往生;意念往生是人臨命終時,雖然不能出聲念佛,但中意念阿彌陀佛,一樣可以往生。
79.一切法門,明心為要;一切行門,淨心為要。明心之要,無如念佛。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,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。淨心之要,無如念佛。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,佛號投於亂心,亂心不得不佛。
80.念佛無難事,所難在一心。一心亦無難,難在斷愛根。
81.真為生死,發菩提心。以深信願,持佛名號。
82.故一聲阿彌陀佛,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,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。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,乃諸佛所行境界,唯佛與佛方能究盡,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。
83.念佛當發誌誠心,深信心,回向發願心。(謂以己念佛功德,回向法界一切眾生,悉皆往生西方。)若有此心,功德無量。若隻為己一人念,則心量狹小,功德亦狹小矣。譬如一燈,隻一燈之明。若肯轉燃,則百千萬億無量無數燈,其明蓋不可喻矣。而本燈固無所損也。世人不知此義,故止知自私自利,不願人得其益。
84.若眾生心,憶佛、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,去佛不遠;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。
85.舍利子.色不異空.空不異色.色即是空.空即是色.受想行識.亦複如是.舍利子.是諸法空相.不生不滅.不垢不淨.不增不減.
86.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。若見世間過,即非真修者。
87.心生種種法生,心滅種種法滅。
88.智人除心不除境,愚人除境不除心。心既除矣,境豈實有。
89.我自無心於萬物,何妨萬物常圍繞。
90.見色起淫心,報之在妻女。
91.溪聲便是廣長舌,山色豈非清淨身?
92.淫人妻女笑嗬嗬妻女人淫意若何不欲人淫妻女報急將淫念立消磨。
93.淫人妻女毀人節萬惡罪名集其身天理循環有報應我淫人婦婦淫人。
94.佛言。睹人施道。助之歡善。得福甚大。沙門問曰。此福盡乎。佛言。譬如一炬之火數百千人。各以炬來分取。熟食除冥。此炬如故。福亦如之。
95.一花一世界,一葉一菩提。
96.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
97.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;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。
98.建水月道場作夢中佛事。
99.佛菩薩雖修六度萬行,廣作佛事,但視同夢幻,心無住著,遠離諸相;滅度無量、無數、無邊眾生,實無眾生得滅度者;無修而修,修即無修,終日度生,終日無度。"
100.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留言0